随着中医药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视,数字化转型成为了未来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2024年7月,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等政策的发布,明确推动了中医药领域的新一轮变革。

政策中指出:中医医院应当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深化医疗业务智能应用,重塑患者服务体系,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实现业务管理一体化、临床科研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中医医院就诊服务与管理模式,提升中医医院智慧化水平。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医院领域的应用广泛且深入,医院信息与数字化的本质更多的是医院综合性能的提升,应该通过从顶层设计规划,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改善患者及医护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医护整体效率,同时实现提高医院复合手术室、实验室、ICU等医院重点空间的智慧化水平。

从智慧医院物联网顶层设计出发,全视通表示建立物联数据中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智慧医护、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医院的运营水平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医院全空间场景应用中,该平台融入了院内导航系统、停车场导航系统、急诊绿通患者定位系统、时间采集系统、特殊病患定位看护系统、婴儿防盗系统、无线一键报警系统、智慧护理系统、输液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无源RFID标签)、设备定位和效能分析系统等核心应用,可有效支撑跨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设备的智能化运维

 

基于物联数据中台,可以实现全院共用一张图和多应用定位共享,定位数据应用赋能了人员定位系统、资产管理效能系统等业务应用。

如在医院病区场景中,采用人员定位,可以有效解决特殊病患(精神病患者/失智老人)走失的问题,系统采用了RFID半有源技术作为人员区域定位的基础,在每个被监控区域内安装了带有激活天线的物联网基站。这些基站不仅可以覆盖相邻的多个房间,而且每个基站都有一个地址码用于标识特定位置。当佩戴着半有源低频激活标签(电子标签)的人员进入某个区域后,标签会被激活并向外界发送包含自身ID号及所在基站地址码的信息,使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软件准确得知标签持有者的具体位置。

如在生命体征监测方面,以其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接入多种智能采集终端,实现了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全面、实时、精准的采集,并将这些数据实时共享给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病区护理系统等,从而实现了自动记录和早期预警,显著提高了医疗安全性。

全视通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全视通将为更多患者带来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同时为智慧赋能中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独特见解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

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