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三路106号金果园D2商务楼5-2
联系电话:18523321419
企业邮箱:
成立时间:2005 年
企业规模:50-150人
注册资金:1000万
浏览次数:3164
企业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三路106号金果园D2商务楼5-2
联系电话:18523321419
企业邮箱:
成立时间:2005 年
企业规模:50-150人
注册资金:1000万
浏览次数:3164
第一章. 项目背景
医疗信息化行业当前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传统的模式是业务流程信息化,即根据业务科室的需求和医院管理的需求来建设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能够辅助提高业务科室的工作开展效率,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但随着医院业务开展模式和医疗服务交付模式的不断发展,全院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集成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信息架构模式下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已难以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的需求。
目前,多数医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痛点(包括但不限于):
l 各业务标准多而杂,相互冲突,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指南。
l 业务系统接口繁杂,采取“点对点”接口方式,系统耦合度高,且缺乏数据交换标准,各软件之间交互困难,形成信息孤岛。
l 医院信息化风险高,各系统随时处于需要救火的状态。
l 庞大的院内基础数据维护困难,不同的软件需要多次重复的设置用户、科别等基础信息。
l 没有完整的患者健康档案,同一患者的各种信息需要在不同软件间切换查询,患者历史数据没有直观连续的纵向比较。
l 流程越来越多,医院被迫适应HIS内置流程。
l 业务系统数据与科研系统数据没有有效的整合利用。
l 运营数据无法进行统一利用,只能简单的无序汇总,无法充分为综合决策提供支持,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包括病历数据、检验检查结果、诊疗费用、影像数据等在内的各种数据,搭建合理先进的数据中心服务平台,为广大患者、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政府决策者提供服务和协助,已经成为医院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向。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在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建立医院信息平台,对所需数据进行采集和清洗,最终实现按角色分类的智能分析平台,减轻各科室的负担,为医院的运营、管理、绩效、临床等各方面提供重大帮助,进一步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
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1.1、 标准化
长期以来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标准规范制定和实施,主要包括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及成熟度测评,促进医疗信息跨业务系统、跨医疗机构和跨区域互联互通和共享;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等,规范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此外,国际医院认证标准(JCI)、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HIMSS)等国际标准已在国内顶级医院逐步应用和推广,实现了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与国际接轨,推进国际化发展。
1.2、 面向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服务业态的不断出现,医疗信息化逐步从满足医疗业务功能向同时满足医疗业务功能和服务功能转变。医疗信息化将实现为客户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面向居民健康管理、咨询、教育、查询的需求,患者预约,就诊便捷、安全和高效的服务,面向医护人员的医疗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支持,规范操作流程,纠错机制,业务管理,交流学习等服务,面向医院日常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科学研究等服务,面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服务,以及随着医疗改革、健康服务业、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将满足双向转诊、医生多点执业、面向公众服务等不断出现的需求服务。
1.3、 智慧化
经过几十年发展,医疗信息化大致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必将实现智慧化发展。通过构建医院智能开放平台,建立信息集成平台、主数据服务平台、医院大数据服务平台、医院门户集成平台等模块,实现医疗智能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真正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临床效率的目的,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形势下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医院信息化现状
第一人民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医院也在逐步加大投入,已经建设的信息系统有天网HIS系统、EMR系统、LIS系统、PACS等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从核心业务上已基本能够支撑医院日常的临床、管理、办公等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部分医院建立的业务系统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独立信息系统构成,难以满足数据的利用及业务的协同需要,这些供应商提供的各类信息系统中,有的是用C/S架构,有的是用B/S架构,数据库有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接口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传统的Web Service、DLL、视图方式等方式,集成方式混杂、不稳定。在这样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业务系统之间采取“点对点”接口方式整合,系统耦合度高,维护困难,成本高,风险大。
(2) 没有统一的主数据管理。
(3) 没有统一的用户管理和门户管理,用户管理及系统管理难度较大。
(4) 标准与规范要求难以在信息化过程中落地。
(5) 与外部接口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与此同时,医院也看到了当前形势下医院整体信息化新的需求,即在实现全院基础信息标准规范、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全院集成和数据的全院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医院大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医院的IT建设向DT建设转变,实现有效的数据资源二次分析利用。因此,医院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信息化整体建设完成后有效改进现有的医护模式和医院管理模式,促使创新模式医护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最终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服务模式,和以信息作为支撑的现代化医院精细化管理。
第二章. 信息平台规划与设计
医院信息平台目标与定位
获得适当授权的用户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都能方便地访问临床、管理、质控与科研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各项决策和业务。医院信息平台实现整合现有的医院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的数据来源中的医疗临床数据与管理数据,构建一个统一医院综合管理数据分析平台,来辅助医院的管理和决策。
1.1、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动力,既来自医院自身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实际需要,也来自政府政策的大力倡导。
(一)满足医疗区域化应用的需要
医院建立信息平台可以与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对接,满足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共享,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从区域医疗协同角度,在广域范围内,所有卫生信息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与共享,同时,还可以为卫生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平台。
(二)医疗运营及临床科研的需要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除满足临床业务需求外还要满足医疗运营及临床科研的需要。随着精准医学、个性化诊疗研究,临床科研也需要访问病人完整的临床数据,快速查找科研病历集,这些需求已经超越了单个业务系统的领域,需要有信息平台的支撑。
(三)医院业务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医院都会有不同厂商提供的业务应用系统,原先异构系统间整合方式大多采用“点对点”接口整合,或是数据库开放视图方式访问、或是界面集成方式相互调用。各业务系统数据保存在各自的数据库中。随着系统逐渐增多,共享利用效率低,很难做到流程整合。目前很多医院尚未建立整体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导致在建设新的业务系统时,对供应商无法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基本上是由业务科室需求驱动,信息部门从信息技术层面作用有限。即时是同一家的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进行了大量小功能的开发,也导致系统升级困难。医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信息平台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统一面向服务的应用开发规范
各应用系统开发商应能够保证其提供或开发的信息系统能够依照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进行开发,以方便医院今后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新系统的集成。
2)统一界面规范
规范不用应用系统开发商的用户界面交互的方法,以便进行医院统一业务门户系统的建设。
3)统一用户认证及访问服务规范
确定医院整体信息系统的用户认证及授权模型,采用统一认证方式,统一、分布式等授权方式。新建系统时要求不同开发商按照此规范提供用户认证及授权模型的集成方法。
4)医院层面建立工作流规范
保证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流程的可交互性。
5)统一信息服务规范
形成院内最小数据集规范,例如可参照原卫生部电子病历数据集等行业标准与规范,根据医院各学科特色,定义各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集和医院资源目录最小数据集等,规范不同系统开发商采用统一的信息服务。
6)统一接口服务规范
确定系统间接口的实现规范,确定接口封装的技术路线。
7)统一系统平台规范
确定网络、硬件服务器、存储的硬件体系架构规范,平台系统软件的体系架构规范,保证平台发展和运维的可持续性。
1.2、 医院信息平台的定位
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新医疗卫生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各医院都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减低医疗成本。从全局性、前瞻性发展和顶层设计上规化信息化发展,重视医疗信息的共享与利用,实现互联互通。
(一)满足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
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经了从基础的收费、财务、患者管理、检验业务开始,到PACS、电子病历、手术麻醉等临床系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这些系统多为分散、陆续建设,各系统间系统共享、交换不充分,数据统计口径较难统一规范,形成大量“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使得一个软件开发商独自建设一个医疗的所有信息子系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需要医院信息平台,以解决医院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各系统的集成问题。
为实现各业务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一种方法是采用推倒重建的方法,从顶层设计各业务系统,及其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方式。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也有可能引起业务震荡。另一种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建设医院信息平台尽量减少重复建设。医院原有的各业务系统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的接口实现整合,继承已有的数据资源和服务。
医院信息平台建立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信息平台应具有开放、灵活适应各种政策、技术、业务发展的能力。应遵循国家和卫健委颁布的卫生信息行业相关标准,并对接入的业务系统进行标准化。通过平台实现技术文档、元数据管理,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降低业务系统间的高耦合性。通过建设医院信息平台,将原先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信息交换整合到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内部、医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方便业务系统使用者,并为医院运营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全面、准备、及时的数据支持。
(二)满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数据中心建设
电子病历是高度集成共享的医疗数据。医务人员不但要快速、准确地接收清晰的医疗指令信息,还要能及时获取患者各方面信息、记录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情况和结果,保证各类数据的高效利用,达到一次采集多处多次利用。
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数据中心,以病人为主线,将病人在医疗机构中的历次就诊信息及医疗活动诊疗结果关联,对所记录的海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业务数据实时更新,确保信息同步。在满足管理决策、临床服务、科学研究的同时,实现对外信息共享。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实现统一的数据仓库设计。
(三)满足以临床路径和知识库为基础的临床决策支持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记录病人的生理、诊疗数据,查询病人各类、历次的诊疗信息。临床路径,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诊疗、评估标准。统一信息平台下的标准化电子病历建设不仅能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可识,还有助于推进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过程监管,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和医疗行为。
(四)满足以医疗与人财物运营为内容的管理决策支持
医院信息系统应能体现先进的医疗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整合医院内各业务系统,形成合力,让医疗信息资源充分流转。凭借数字化医疗信息服务的先进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利用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实时监控。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要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满足医院加强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为病人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减轻病人医疗负担,提高病人就医体验,为患者提供医疗健康信息的保存、传递、查询。
(五)满足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支撑的区域医疗协同
电子健康档案是区域卫生信息化中面向患者的医疗信息资源的核心。电子健康档案跨越不同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进行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医院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与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协同,构建患者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
区域卫生服务协同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业务协同,医疗机构、社区的纵向业务联动等。通过医疗业务协同,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包括专家门诊预约、专家远程咨询会诊、跨院转诊转检、双向转诊,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辅助检查结果共享等。卫生业务的联动主要体现在区域范围内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疾控、妇幼保健等业务线条的业务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也能够及时获得二、三级医院的信息,开展高效的卫生服务。
1.3、 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和因素,结合医院信息化现状,医院规划构建一套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在规划信息平台前,应首先明确信息平台建设的总目标。
1、通过基于总线形式的信息平台建设,降低各业务系统的耦合度,解决由于院内各系统间关联紧密带来的性能下降和升级改造困难问题。
2、参照HL7、DICOM、FHIR等国际标准和《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445.1-2014)》《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T 500.1-2016)》等相关标准,完成医院数据标准集及院内数据交换和整合标准的制定,为后续院内系统的建设提供指导。
3、利用医院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后续院内新增业务系统提供规范统一的接入方式,并根据国家医改发展需求,预留与医疗联合体、区域医疗业务整合平台及其他上级机构业务整合平台的接入方式。
4、逐步统一全院报表,提供基于统一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的各类报表。
5、建立医院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对医院管理层的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和决策支持,对临床医务人员的科研数据支持。
6、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整合,为院内和院间病人信息的共享提供完整、统一的信息存储和展现模式。
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平台要能支撑医院信息体系平稳运转,应是一个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平台,达到信息资源广泛共享、互联互通的目的。每个医院信息化水平不同,信息平台建设的内容会有差异,因此,首先要明确平台建设内容。
1.4、 业务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平台将形成一个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对内集成临床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浏览器,对外连接医保、公共卫生、区域卫生、社区卫生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的规范化、一体化管理。具体业务需求内容描述如下:
(一)集成需求
很多医院的财务、药品、临床和管理等部门已经先期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均可独立处理各部门事务。但是,由于早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受当时所处的历史因素影响,没有统一规划,这些系统大多为分散建设,导致整体集成方面出现困难。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内运行的软件系统越来越多,一个软件开发商不可能包揽一个医院的所有信息系统。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医院信息平台,以解决医院信息系统内临床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一体化等系统的集成问题。
(二)继承需求
部分医院在建立各个系统时并未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方式,可能只采用了基本的数据库视图或动态链接库的常规传统方式,也有可能当时医院信息系统并不具备集成应用的条件,因此成为孤立的系统。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这些孤立系统不能与医院信息整体集成,或者厂商更迭导致这些孤立系统不得不推倒重来,造成医疗信息的不完整。
(三)互联互通需求
医院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医院管理流程计算机化,医院信息平台应以患者信息的共享为核心,包括医院各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医、方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各类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四)科研需求
医学科学研究活动离不开大量病历的总结、分析、提炼和管理。在日常的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制度化、流程化的将电子病历数据以及医院管理数据及时汇集到医院临床数据中心。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提供各种服务,为临床医疗活动、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支撑。
(五)信息利用需求
临床和管理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充分整理、挖掘和利用医院信息资源,对于提高临床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信息资源,最佳的应用模式是建立临床和运营数据中心,整合异构数据,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据服务。
(六)安全共享需求
医院信息化面临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城乡医疗体系建设新形式的挑战,面临着与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社区基层医疗体系等方面信息共享的要求。
医院信息平台应使医院信息系统能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其他外部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交换。
1.5、 应用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分为临床服务域、医院管理域和平台应用域。其中,临床服务域、医院管理域包括大量的医院基本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主要针对科室级的应用系统,远未达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医疗智能化发展的要求。
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支持纵向和横向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从纵向看,在医院内部病人的电子病历是一个纵向不断增加的信息集合,各医疗服务节点都需要共享,准确的病历信息是高质量医疗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在医院外部,病人电子病历需要向社区卫生平台提供最新的治疗记录和检验报告,需要向上级医疗卫生部门上报重要的个案信息和管理统计信息。从横向看,医院内部各科室使用的应用系统,需要频繁的点对点信息交换,比如计费和门诊药房系统之间需要共享病人信息、交费记录、药品信息等;医生工作站需要和手术系统共享手术安排信息和病人体征信息等。
医院信息协同需求催生了许多新应用,如远程医疗、病人自助服务等。协同要求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人员和活动的协调配合。如果没有平台的支持,就不能做到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监控、管理及流程优化。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实现医疗智能化的基础,要建立数据仓库需要从现有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全院的临床和管理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为改进全院医疗管理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一)全院级各应用系统互联互通需求
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整合的首要需求是各医院应用系统均能有效的互联互通:
1、从集成的层面上,需要考虑三个层面:数据层面、应用/服务层面和流程层面。即各应用系统在数据层面可以相互交换,在应用层面可以相互调用,在流程层面可以协同在一起实现全院级的业务协同。
2、从集成的手段上,包括点对点集成和通过平台来集成。全院级集成,主要是通过平台化的手段来实现。
3、从集成的范围上,不仅实现医院内部的集成,也要实现统一的对外互联的需求。
互联互通的核心是数据层面和应用层面的整合。具体来说,重点要解决医院异构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传输标准等关键技术性问题,全院各个应用系统均与医院信息平台互联,并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应用服务的调用。
(二)全院及集团化医院统一患者主索引需求
医院信息整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医院基本字典,如科室字典、费别字典等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统一、不一致。还要解决患者信息的不统一,如很多医院各个应用系统均有患者基本信息,但是数据的标准不统一、维护的方式不统一。医疗业务均是以患者为主线的,如果患者信息不统一是无法实现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因此必须要建立全院级统一的病人主索引。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医院数据层面的整合,包括临床数据、运营数据及其过程数据整合。
(三)建立全院级电子病历的需求
电子病历是患者在医院发生的全部临床数据,一般分散在HIS、CIS、LIS 、RIS/PACS、EMR等各应用系统中。没有整合的电子病历是无法及时、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完整医疗活动情况。各医疗服务者需要通过电子病历去记录服务对象在医疗活动中的情况及结果,让临床服务者掌握服务对象的各种情况。
(四)信息资源多层次利用需求
医院信息平台应能整合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的数据,建立全院级的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中心不仅能直接服务于医院业务应用,也可进行二次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医院管理辅助决策
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活动会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充分整理、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对于提升医院业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医院临床辅助决策
医疗业务和临床服务活动会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充分整理、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对于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医学教学和科研
医学教学、科学研究活动离不开大量病历的总结、分析、提炼和管理。在日常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制度化、流程化的将电子病历数据以及医院管理数据及时汇集到医院信息平台。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开放各种服务,为临床的医疗活动以及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支撑。
(五)提供公众服务的需求
基于医院内部系统协同、数据整合及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利用,为患者提供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如通过邮件、微信、APP、短信等方式把检验报告发送给患者。也可在医院门户网站上提供诊疗信息查询功能,这样患者可以查询历次的处方、检验报告、检测报告等病历档案资料。通过建立集中挂号平台,基于统一的号源池,方便患者通过微信、网站和医生诊间进行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诊。
(六)与外部系统互联互通的需求
在没有建立统一的医院信息平台以前,医院外部系统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与医院内部的某些系统进行单点的对接。例如医疗保险系统与HIS系统作接口,完成医保费用的结算和审核。区域检验中心与医院LIS系统作接口,区域影像中心与医院RIS、PACS系统作接口,区域电子病历或健康档案共享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作接口,卫生统计与病案系统作接口等。这样医院信息系统就会有多种不同的途径与外界对接,每个系统的数据、网络、安全等接入方式各个不相同。给医院的运维造成很高的复杂性,特别是安全管理造成很大的隐患。
通过建立医院信息平台,将信息平台作为与外部系统对接的唯一进出口,统一对外数据交换标准、提供多种灵活的对接技术、进行统一的运维,并且执行统一的安全策略。
(七)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设施整合的需求
系统基础设施为医院信息平台及各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和支撑,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以平台的方式来为所有系统提供统一服务,以满足医院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系统基础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医院现有 基础设施部署状况,并根据未来医院的发展,依据医院信息平台及各应用系统的需求,从计算能力、可管理性、可靠性/可用性、安全等角度全面考虑。
鉴于医院业务涉及公民的生命安全、个人隐私、医学资料等关键信息,对网络架构的性能、稳定、安全、容灾、管理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满足医院7*24小时连续服务、大容量医学影像数据传输,随时随地地无线业务终端接入,数据信息的保密和入网安全性方面的需求。
此外,系统基础设施的构建,应该从医院信息系统整体来进行考虑。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应当统一进行规划、采取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等手段,达成更好的服务水平。
1.6、解决困难及痛点的需求
各业务标准多而杂,相互冲突,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指南。
业务系统接口繁杂,采取“点对点”接口方式,系统耦合度高,且缺乏数据交换标准,各软件之间交互困难,形成信息孤岛。
医院信息化风险高,各系统随时处于需要救火的状态。
庞大的院内基础数据维护困难,不同的软件需要多次重复的设置用户、科别等基础信息。
没有完整的患者健康档案,同一患者的各种信息需要在不同软件间切换查询,患者历史数据没有直观连续的纵向比较。
流程越来越多,医院被迫适应HIS内置流程。
业务系统数据与科研系统数据没有有效的整合利用。
运营数据无法进行统一利用,只能简单的无序汇总,无法充分为综合决策提供支持,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1.7、技术需求分析
平台安全体系框架符合国家三级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要求的指引的前提下,以安全基础设施为依托,与平台的业务流程、应用架构和数据资源紧密结合,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为要素进行框架设计说明,它是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指导性架构。
信息平台建设规划
以医院3~5年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建立医院信息平台为方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管理,提高临床服务水平,为医院发展提供信息化有力保障。
1.8、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原则
1、保证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与发展的一部分,必须适应医院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信息平台建设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各阶段各系统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其整体适应性,以免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IT基础设施,特别是网络建设、核心主机建设适当超前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中新技术、新应用的采用要切合实际。计算机网络和服务器机房是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机房和网络布线一定要充分考虑信息平台建设后的需求,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和扩展余地。
3、提出重点,分步实施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周期长、任务重、人手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所以坚持分步实施、有序建设,保证整体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向前推进。
4、坚持标准化
医院信息平台涉及医院基础资源库、临床文档库等信息资源,涉及电子病历、基设业务、医院外部交互等一系列信息交互服务。因此在平台规划中就要考虑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标准化、文档标准化、接口标准化等一系列标准化定义。
5、 保证信息平台安全稳定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切实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系统实施、运行中的安全与稳定。
1.9、 医院信息平台设计思路
医院业务融合和协同、信息共享和利用是建设信息平台的基本目标。医院信息平台设计可遵循以下几方面:
1、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业务整合与数据共享机制
医院信息平台应能够集成各类应用系统以及日常运营的数据整合、交换和业务协作平台。依托此平台实现医院内部业务应用系统的协同和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互联互通、能支持辅助决策的医院业务协作平台,规避各应用系统之间“点对点”式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实现医院业务流程优化。
2、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载体的患者诊疗数据组织与共享模式
电子病历是健康档案在医疗机构的特定表现方式,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是区城卫生信息化和健康档案建设的关键问题。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载体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全部的诊疗资料以统一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对外展示,并使之与电子健康档案有机结合。
3、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临床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协同机制
医院管理分为医疗管理与运营管理。医疗管理与运营管理需要同临床服务共享和交换各类数据,以实现相应的管理目标,促进临床服务质重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共享和变换的数据几乎涵盖医院所有的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建立基于统一的医院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另外,医院管理与医疗服务在业务流程上也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这两方面工作的协同机制,是医院信息平台的核心目标之一。
4、以病人为中心,实现医疗协同服务的建设原则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以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目标。医院信息服务的建设一定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区域上的医疗协同服务。
1.10、 医院信息平台总体技术架构
参照国家《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47-2014)中的医院信息平台参考技术架构,医院首先要进行信息平台总体规划框架设计,基本框架如下:
医院业务应用系统是信息平台的基础,包据三大类业务系统,即临床服务系统,医疗管理系统以及运营管理系统。临床服务系统包括传统的门急诊挂号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LIS、 PACS、手术麻醉系统、临床路径系统、输血管理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心电管理系统等。医疗管理系统包括门急诊/住院收费系统、医保接口、护理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运营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物资供应管理等。
医院信息平台交换层主要满足临床信息、医疗服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采集业务数据,对外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层,是基于信息平台的应用,包括居民健康卡、电子病历管理、浏览,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患者服务系统等。
1.11、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个层面:
(一)医院信息平台门户层
医院信息平台门户层是平台对内和对外使用和展示的界面,可以分为:
1、医务人员门户
针对医务人员,提供WEB应用的统一入口,医务人员使用的所有业务都在该门户上使用。
2、医院管理人员门户
针对医院管理人员,提供WEB应用的统一入口,医院管理人员的应用在该门户上使用。包括统一的管理辅助决策和临床辅助决策。
3、患者公众服务门户
针对患者提供统一的患者WEB入口,为患者提供各项医疗服务。
(二)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层
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层基于医院信息平台,通过基础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和整合,结合实际的医疗业务和管理需要,建立扩展应用。主要包括:医疗一卡通、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POE)、智能电子病历编辑器、电子病历浏览器、区域医疗卫生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和患者公众服务等。
(三)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层
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层主要是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注册服务、患者主索引、电子病历存储服务、电子病历档案服务等。
(四)医院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层
医院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层负责平台各类数据的存储、处理和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目录库、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临床文档存储CDR、交换信息库、操作数据存储库ODS、数据仓库、对外服务信息库、智能化管理信息库。
(五)医院信息平台信息交换层
医院信息平台信息交换层用于临床信息、医疗服务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应用,采集相关业务数据,并对外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为整个平台的数据来源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通过信息标准、交换原则的制定,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数据数据在系统平台范围内自由、可靠、可信的交换。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包括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使用ESB模式的交换层降低相连应用系统间的耦合度。医院选择服务总线需支持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提供消息传输机制,为集成应用系統和新建基于SOA的应用系统集成提供支撑。
(六)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层
医院业务应用是医院信息平台的基础,包括医疗服务系统、医疗管理系统以及运营管理系统三大类业务系统。业务应用层中的各业务系統接入医院信息平台,向平台提供诊疗数据,同时,也依托信息平台完成各业务系统间的协同。
临床服务系统是以病人为中心,实现患者临床诊疗全过程数字化。医疗管理系统上实现医院医疗活动和医疗费用的全过程监控,保障医院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医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七)信息基础设施层
信息基础设施层是医院信息平台运行的基础设施资源,主要包括各类系统软件、系统硬件、数据存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安全及访问控制软件等。系统硬件包括各类服务器、存储、安全及访问控制硬件、容灾和备份设备等。网络环境包括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
医院信息平台规划需结合信息平台建设和业务系统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要求,梳理所需更换和新购置设备。
(八)信息标准体系
1、数据标准规范:公共数据元标准、公共代码标准、公共数据存取规范、数据交换规范。
2、技术标准规范: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支持医院、业务部门系统和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并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互联互通的能力。
3、管理标准规范: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用于指导信息平台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
4、业务标准:独立业务标准由业务部门制定,关联业务标准由信息平台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
数据标准包括业务数据采集标准,电子病历标准、共享数据标准、交换数据标准及医疗信息国际标准。医院信息平台是各个业务部门的基础平台,主要为各应用软件提供接口服务,提供统一的标准。因此要针对不同机构的不同业务,制定统一的应用服务接口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数据交换的保证。所有接入该平台的应用软件系统,都必须遵循这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同时建立标准管理制度,保证标准持续性的升级与完善。
(九)信息安全体系与系统运维管理
信息安全体系与系统运维管理是保证平台建设和运作安全的重要部分,贯穿整个平台建设的始终,并不断持续改进。信息安全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安全保障,而且还包括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只有在一系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行的前提下,信息安全技术才能更好地实施安全保障。
参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及技术设计要求,剖析信息平台所承载的业务信息数据及系统服务,在计算环境、区域边界、网络、安全管理方面构建医院整体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安全措施彼此间存在互补、增强,形成一个策略、组织、制度、技术和运维结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信息平台的安全及业务的连续,并能随着未来平台业务应用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而动态性调整,最终达到“整体合规、资源可控、数据可信、持续发展”的生存管理与安全运维目的。
1.12、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步骤
(一)建设主线与阶段分期
依据医院信息平台规划原则、目标和建设内容并结合我们建设医院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总结,按照“规划、梳理标准、数据接入、数据利用、持续改进”为主线,我们将项目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一期集成平台:
统一标准、系统集成,主要涉及:
信息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层、信息交换层、标准体系、安全体系
二期数据中心:
数据抽取、利用、共享,主要涉及:
信息平台的信息业务应用层、信息资源层、平台服务层
三期业务PDCA:
优化流程、闭环管理,主要涉及:
信息平台的平台应用层、平台门户层。
(二)医院信息平台特色
一个入口:平台用户界面集成
1、单点登陆
为第三方接入系统提供统一的单点登陆入口,达到一次登陆后在使用其它系统时均能免登陆的继续使用。
2、嵌入式看板
提供“看板组件”,支持将看板嵌入任意页面,如:在院患者看板、药占比例看板、医保比例看板、危急值看板等。
3、界面集成服务
提供组件以支持无缝对接第三方B/S系统,并使其直接在平台的用户集成界面中显示。
4、平台门户
提供对医务人员在平台的用户组和使用权限进行配置,同时,信息科可以将所有接入的系统按用户使用权限集成到个人门户页面。
提供个人门户页面支持个性化显示,医务人员可自行配置个人门户页面的显示,有选择性的显示已有权限的系统、应用和看板。
五大引擎
1、监听引擎
提供“软数据监听器”以实时监听任意系统SQL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并支持向消息总线发送消息,以达到在不需要第三方系统更改程序的前提下,通过第三方的积极配合也能实时捕获第三方系统事件的目的。
提供B/S配置界面以支持监听自定义,灵活配置、简洁UI操作、消息路由规则可配置,监听类型包括:存储过程执行、表的新增、表的更新等。
2、采集引擎
"数据获取:提供数据抽取工具,支持自定义数据采集。
数据清洗:过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将过滤的结果交给业务主管部门确认是否过滤掉,还是由业务单位修正之后再进行抽取。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主要是有不完整的数据、错误的数据和重复的数据三大类。
数据转换:主要是进行不一致的数据转换、数据粒度的转换和一些商务规则的计算。支持自定义业务数据表及其关系。
数据装载:加载经转换和汇总的数据到目标数据仓库中,可实现SQL或批量加载。
导入:将指标生成所缺失的数据元以及手工记录的指标信息,通过xls文件导入到ODS中,以保证决策分析平台指标的完整性。
ETL日志:记录日志的目的是随时可以知道ETL运行情况,以便于在错误发生的情况下,快速定位错误原因和位置。"
提供“数据采集器”,支持采集任意数据库的数据,并支持订阅消息事件以触发采集实时进行。
提供B/S配置界面以支持对采集任务的增、删、查、改,根据自定义的节点参数进行采集即根据监听模块传输过来的数据,然后核对对应的数据库根据相关的具体的业务进行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提供制作数据采集过程的可视化操作工具,支持采集过程中的判断、转化、合并、字典查找等。
支持对采集任务的详细日志。
3、消息引擎
提供内置“消息连接专用队列”,用于“数据监听器”与“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消息传递
支持持久化订阅消息,不会因网络连接异常断开、进程异常重启等各种原因导致消息丢失
持久化存储支持内存,文件,数据库
支持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
支持消息高可用(容灾)
支持事务、点对点、广播、组播、延迟队列
支持断点续传,不重复传输
支持跨平台和多协议
内置基于HL7的标准临床事件的队列和广播
提供B/S配置页面,支持自行增、删、改消息队列和广播
支持对推送和订阅消息的第三方进行认证和授权
4、流程引擎
5、超融合一体化引擎
支持分布式大数据存储
支持并发可追溯消息
支持流式计算框架
七大中心
1、主数据管理中心
对平台提供内置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术语与字典,并提供扩展维护功能。
平台基础数据管理(元数据、值域),包括增、删、改及版本维护。
字典映射,对各系统的字典与值域进行维护和管理并与平台数据关联映射。
2、SOA服务中心
服务的详细内容维护及管理,配置服务的信息:如调用方式、服务模块、服务类别、提供者、可调用者(消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