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基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新药研发环节细解(一)》,从处方筛选和生产检验两方面,介绍了基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新药研发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提质增效和合规。本篇文章将围绕调剂使用和新药转化展开。以下,是杭州唐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院内中药制剂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团队的相关思考:
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的审批权经历了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再到市相关部门的变更,调剂使用区域经历了从指定的医疗机构到医联体再到医共体、医疗集团、对口支援单位专科联盟或协作单位、科研协作单位、全省的发展变革。
但始终不变的院内制剂的质量主体责任在调出方医疗机构,需要调出方做好各批次制剂调剂使用去向和数量的记录管理工作,做好制剂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工作,做好对调入方的审核、培训、指导工作,调入方需要严格做好制剂的储存、品种临床适用范围、安全有效性评价等工作。
除此之外,部分省、市为了更好的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特色优势,筛选出省、市内部分临床应用时间长、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院内制剂组成制剂调剂品种目录(新疆地区对制剂处方的中药饮片亦作出明确规定与管控),并动态调整剔除其中供应不及时、有安全隐患的品种,调剂品种目录在全省、市通行,例如:天津市、河北省、甘肃省、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等。调剂使用环节的关键点在于整个过程的管理监测。不足之处是调剂使用年限的界定较短,多为1年或2年。
1.调出方和调入方的权责:
作为制剂质量主体责任承担方,调出方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追溯体系,对所调度的院内制剂做出充分研究,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进行配制和检验,按批次保存配制和检验记录,对配制、运输、储存、使用等重点环节进行管理监测。调出方需向调入医疗机构提供制剂质量标准、说明书、标签、全项批检验报告,汇总、统计分析调入方报送的调剂品种临床使用统计情况、疗效考察、不良反应等,向审批单位提供近年的生产质量管理记录及临床使用情况总结。作为院内制剂调剂使用单位,调入方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接受调出方关于制剂的相关培训、指导,严格按照说明书贮存、使用,并收集使用期间的相关信息。
除以上明文规定的调出方与调入方权责外,也有部分未涉及的内容需要进行探索。明确双方的权责界限,做好管理监测对接工作是院内制剂扩大使用范围的重点工作。
新药转化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新药转化应在充分的药学、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实施,这样才能降低新药转化的风险,缩短转化周期,减少转化成本,且在转化时可免报部分研究资料,减轻转化难度。“以患者为中心”、“中医药优势”应始终贯穿中药新药转化的全过程,包括:中医药理论研究、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等模块。
1. 中医药理论研究
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的中药新药申报时须有中医药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处方组成、来源、理论依据和使用背景情况资料。需要临床中药师参与调研处方中饮片的使用、资源开发等情况,中医师梳理处方制定、发展、变化过程,梳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处方关键因素演化信息及使用情况资料。
2. 药学研究
由限制流通范围、使用年限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成在市场上广泛流通、规格明确、稳定的中药新药,需要进行一系列研究,如:中药饮片与辅料研究、制备工艺、制剂的质量研究及标准、稳定性研究、放大生产的适应性与桥接研究、毒理研究(包括: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等)。
3. 临床研究和人用经验的搜集
近年来,真实世界证据被认为是最适合中药特点的研究方法,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11月份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指出从患者的症状体征、机体功能、生存质量、治疗满意度等维度来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在循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患者体验数据,增加患者体验感受与期许数据。这一指导原则的发布,将中医药疗效具象化,患者体验数据作为闭环研究中的落脚点,可以更加科学全面评价处方所能产生的临床效益与安全性,为新药转化奠定基础。这一阶段需要考虑临床评价体系的规范性,包括:临床试验的设计、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临床应用定位、适应症等,同时需要考虑临床实验数据搜集的合规性、完备性、准确性等问题。
4.申报资料的撰写、提交与沟通
据统计,新药转化过程中申报资料主要存在制剂名称不符合要求、处方来源等情况介绍不明、临床使用背景情况资料不符合要求、安全性数据不充分、理法方药分析不当、药味用量超过法定标准、说明书及标签设计样稿内容问题、处方中药味未固定药材基原或资质证明文件不齐全、药学研究不符合要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证明性资料不符合规定、专家论证材料不齐全等问题。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的过程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单靠人力摸索难度巨大。因此,建议以中药新药申报为导向,通过制定标准、搜集关键节点、参数与监管申报需求,构建集医疗系统、实验室系统及生产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数据收集平台,实现“转化申报源于设计”,全程动态化风险评估管理及信息可溯。
文|孙茜茜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