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541号网络产业大厦2409
联系电话:0411-84821716
企业邮箱:admin@xinhis.com
成立时间:2005 年
企业规模:100-150人
注册资金:5000万
浏览次数:6246
企业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541号网络产业大厦2409
联系电话:0411-84821716
企业邮箱:admin@xinhis.com
成立时间:2005 年
企业规模:100-150人
注册资金:5000万
浏览次数:6246
一、方案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的通知》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要求自 2009 年开始逐步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今后将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从现在起到 2020 年将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居民健康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可及性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将难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发展。众所周知,构建富有效率的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纵观各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更好的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服务供给的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卫生领域则要求统筹规划电子病历应用发展,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这是一种全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重点推动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将所辖医院的信息系统链接,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居民就医为蓝本,建立电子诊疗信息档案,跨医院对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共享。
1.2. 项目目标
以市为单元,以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目标,以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医院信息化管理改造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医疗卫生区域化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医院、乡镇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已建设区域卫生平台(区县)之间通过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形成纵向贯穿市-区(县)-乡镇,横向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架构,实现全市卫生信息全覆盖,形成医疗机构与职工、城镇居民保险、新农合、医疗救助等信息的对接。真正实现区域内跨机构、跨区(县)、跨部门的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协同,逐步完善实时高效的卫生综合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动态监管。
1.3.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将覆盖相应管理规范及数据标准制定,本省某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实现医疗机构的数据融合、共享,并开展各项业务,如医疗协同、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卫生、医保与医管行政管理应用等。某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项目内容可整体上归纳为以下几大部分内容:
(1)标准体系建设:为了利于数据的交换和管理,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标准与信息交换标准、电子病历数据标准与信息交换标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机构管理规定、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接入标准、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共享标准、卫生管理信息共享标准。
(2)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卫生部标准规范要求的区域平台功能,建成可扩展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保证满足本项目试点公立医院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交换、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以及医疗行为监管决策的应用要求。包含注册服务、存储服务、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全程健康档案服务、信息接口服务、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健康档案浏览器和质控与跟踪管理服务。
(3)基于区域卫生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区域医疗一卡通系统、居民健康档案共享、业务协同、医疗行为监管系统、绩效考核、健康服务门户等;
(4)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入:实现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的规范化电子档案的、采用基于 Web 服务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架构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居民和医疗机构及医疗管理机构可以通过 Internet 进行健康、社会保障数据的查询、调阅、管理和维护等操作。
(6)试点市县级医院信息系统接入:逐步实现市属医院信息系统(HIS、CIS、LIS、PACS)接入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7)应用系统集成:集成本省某某市、市新农合系统、市民卡系统、村卫生室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含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综合管理系统等,实现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对接。实现与上一级卫生信息平台、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其他外部系统的对接。
1.4. 编制依据及标准
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l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l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范
l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 年版)
l 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试行)
l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
l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36 号)
l 卫生部 农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l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版)
l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 版)
l 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l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
二、建设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本省某某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平台的建设目标是:
1、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系统,网络延伸到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 2、建立起以人为中心,以健康档案为基础,满足各社区及其它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数据集中保存、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局之间病人信息的网上交换,促进全科医生首诊负责制与双向转诊制度的实现。
3、依据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方面的现有的国家标准,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出完整的、规范的卫生信息标准,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完整记录,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4、利用健康档案,动态收集居民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掌握居民群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社区居民预防保健措施,实时监测社区居民健康动态,为疫情控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及时提供信息。
5、建立 internet 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通讯网络的三网合一,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医院电子病历,对居民开展网络化健康资讯、健康教育、远程医疗,与居民实现健康信息的互动。
2.2. 阶段性建设目标
2014 年,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在我市建成畅通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和开展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到 2015 年底建成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网络,联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合本省某某市卫生信息资源,建立比较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应用系统,信息网络覆盖医院、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还可以通过网站、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居民提供健康指导计划,免疫预约,诊疗预约,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
三、需求分析
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分析
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两大类别的用户, 即居民个人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又分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不同用户对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求有不同的关注点,具体如下:居民个人: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能获得可及的、优质的卫生服务;获取连续的健康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与管理等基本服务。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如何加强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如何有利于针对性的服务的开展、健康管理的系统化等方面。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区域资源共享水平、强化绩效考核、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
3.1.1. 居民个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迫切需要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及时获取有效的医药保健信息,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及的卫生服务:通过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缓解"看病贵"的状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建立区域性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的状况。优质的卫生服务:居民在进行诊疗时,可以让就诊医生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及诊疗信息,从而使就诊医生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并可以通过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等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并可对不必要的检验/检查进行提示,逐步缓解 "看病贵"的问题。连续的健康信息:按照标准,收集整理各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建立居民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群众可以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或使用全区域统一的标识在各医疗机构中进行就诊,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从而进行自我医疗管理、制定自我疾病防范及维护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各医疗机构可运用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一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3.1.2.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3.1.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为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并且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3.1.2.2. 乡镇卫生院
主要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如门急诊、常见病的住院治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免疫接种、慢病管理、老年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3.1.3.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
3.1.3.1. 医院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信息, 包括: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当前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 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 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全市范围内病人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此外,医院希望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3.1.3.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希望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让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该体系纳入全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业务联动,共同构筑区域人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堤。
3.1.3.3.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各业务数据离散度较大,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难以形成个案全面的数据管理,围产保健个案跟踪数据缺乏,保健与临床信息无法统一。妇幼保健机构希望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幼各业务工作量大,需建立与其他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横向网络体系,完成妇幼保健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与医疗业务,做到数据一处录入,多处利用,实现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
3.1.3.4. 急救中心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立区域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和规范。急救中心希望及时、准确进行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分类等级和归档,完成各类院前急救医疗数据、报表的统计工作,实现急救业务的日常受理,派车,医疗救助及应急事件急救的指挥和调度,及相应的信息统计。
3.1.3.5. 健康教育机构
希望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计划,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统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
3.1.4.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3.1.4.1.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为民办实事。建立了一个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就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由于对区域的在运行系统的数据有了跟踪能力,及时关注,避免管理上的被动。政府可以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结合社会各方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建设区卫生信息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区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利用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归并与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督与决策支持。
3.1.4.2. 卫生监督机构
希望建立起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覆盖到全市各卫生监督所,医院,娱乐场所,食品加工,餐饮,公共卫生,学校等,形成集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不管是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 还是区域卫生综合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综合管理都离不开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以健康档案为核心,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在区域内不同卫生机构间共享利用,实现各机构间业务更加协同,以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 监管与决策能力,逐步缓解和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民生问题。
四、设计方案
基于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作为三个纬度构建的一个逻辑架构,用于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定的时序性、层次性和逻辑性,将人一生中面临的健康和疾病问题、针对性的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以及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有机地关联起来,并对所记录的海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结构化。
4.1.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基于 SOA 架构,基于 Webservice 实现各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主要由数据中心中间件平台和应用软件平台(系统)组成。数据中心负责整个平台的公共数据存储,实现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应用软件平台部署于数据中心之上,提供统一集中的应用软件服务。
“平台”的总体架构如下图:
1) 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与协同工作在系统监控与安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协同平台依据卫生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标准完成数据中心与各业务系统(包括区县业务系统)的数据存贮、交换与共享。并将所采集的人口数据,健康档案、疾控数据、医疗临床诊疗数据、妇女、儿童及老年保健数据,通过汇总进入数据中心形成中心数据库,并可根据应用形成各专业数据库。
2) 数据展示、决策分析与支持通过建立的数据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各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并使用各种简便直观的方法为领导的指挥工作服务,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数据分析结果的支持,对辖区内整合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 信息发布与服务卫生协同办公平台为系统数据交换、共享、信息发布的核心,平台基于以面向服务为导向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各应用间数据共享是通过一系列服务(webservice 接口)来实现的,为医生与居民提供的健康信息与健康服务,从而确保系统对内外服务渠道的畅通。
4) 业务应用系统它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业务平台的基础,是整个平台卫生数据的使用者与共享者。包括由应用支撑平台、业务信息和以卫生业务为核心的业务应用软件组成的各类计算机数据业务应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主要为患者和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满足卫生业务建设的需要。在具体建设中,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围绕各卫生领域业务和办公来进行设计和实现,是本次系统建设的重点;基本网络应用与网络服务与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同步进行,各个应用直接通过“健康卡”或身份证号实现各项业务的关联、共享。
5) 网络系统集 INTERNET、语音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于一体的综合网络传输和处理平台,实现各种数据和各类信息的共享、传输交换、处理和存储,保证应用运行,需在现有系统上根据卫生业务应用的开发、建设和推广而逐步完善。
6) 安全体系向各个层次提供安全措施保障、安全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保障,保证整个系统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信息保密。
7) 标准规范体系在系统建设和实现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互通性和开放性。
4.2. 平台系统功能
4.2.1. 基础功能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医疗卫生人员,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患者。医疗卫生人员为了更好的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可及的、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依赖平台提供的众多服务。在平台提供的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很基础但又很关键的服务,比如:个人的身份识别、健康档案索引服务、以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以及数据调阅服务,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基础服务进行描述。
1). 个人身份识别服务为了建立对区域范围内各医疗机构业务联动,实现数据共享或业务协同,对各医疗机构在个人身份上必须具有统一的身份机制,此项工作是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最为基本性的任务。
2). 健康档案索引服务健康档案索引服务全面掌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所有关于个人的健康信息事件,包括居民何时、何地、接受过何种医疗服务,并产生了哪些业务数据。健康档案索引服务中主要记录两大类的信息:健康事件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健康事件名称等;文档目录信息:包括临床文档、预防保健文档等。
3). 以个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针对个人的数据包括:个人注册信息库、临床诊疗信息库、公共卫生信息库、时序档案信息库。个人注册信息主要是指个人身份信息,可供系统唯一标识个体身份,以便使相关业务数据与所记录的对象建立对应关系。临床就诊信息主要包括就诊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图像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图像文件、住院相关病案、就诊患者的就诊日志信息等。公共卫生信息是指与居民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保健等业务数据。时序档案信息是指对与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临床就诊数据、疾病控制与管理数据等)建立的索引信息,此外还根据业务流程或预定义的规范对业务信息进行相关处理。
4). 数据交换服务
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数据交换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平台需要从医疗机构获取各种基础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取都是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服务来完成的。数据交换服务至少要提供如下的一些功能:适配器管理功能、数据封装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转换功能、数据路由功能、数据推送功能、数据订阅发布功能和传输监控等。
5). 数据调阅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医疗机构中采集数据,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存入数据中心,要求平台提供相应的数据利用方式来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服务。这些数据利用的方式包括:数据调阅、业务协同、辅助决策等,其中业务协同和辅助决策可 以被看成是在平台加载的应用系统,而数据调阅因其通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则被视 为平台的基础功能给予提供。数据调阅服务是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的一种基于 Web 方式安全的访问健康档案的功能。
4.2.2. 互联互通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中存在大量处理业务的信息系统,例如:医院内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 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 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等系统,社区服务中心内的HIS、LIS、CHIS(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等系统,公共卫生条线的疾控、妇幼等系统,这些业务系统被统称为基本业务信息系统(Point Of Service, POS)。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新建业务系统,其二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来与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交互。平台与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的交互能力就是所谓的互联互通性(Interoperbility)。
平台需要从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中获取数据,平台也向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提供信息共享、协同服务等功能。平台与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交互被视为互联互通性一个应用场景。平台从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获取数据后需要内部各构件协同工作来提供对外服务,例如:注册服务构件与全程健康档案服务构件之间交互,这些平台内部构件之间的交互也是互联互通性的一个应用场景。概括而言,互联互通性是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协作的技术规范,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指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换,即消息层互联;第二个层面是指系统能够认识并准确理解被交换数据的含义并且按照预期操作进行,即语义层互通。互联互通规范主要包含两大类内容,其一为描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应用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交互接口,被称为健康档案互联互通规范;其二为描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部各构件之间的协作行为,被称为平台互联互通规范。
4.3.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是指依托于平台,服务整个区域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区域医疗一卡通系统、居民健康档案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健康服务门户。
4.4. 平台 POS 点接入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全国建立省、地市(区域)、区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4.4.1. 区(县)区域平台接入
市、区(县)区域卫生平台接入是指市级信息平台能接入省级区域信息平台中,区县级信息平台能接入市级区域信息平台。接入后,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各自区域内居民体检、用药、患者临床诊疗信息、患者电子病历信息以及医疗资源信息。平台间的互联,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采集、整合、存储、共享、利用。同时对于其他未建设信息平台的市县,设计出未来建设方式以及与省市级平台接入方式。
4.4.2. 市属医院信息系统接入
在没有医院信息平台的情况下,市属医院的信息系统接入主要是通过医院端信息接入代理,完成医院和区域信息平台间的数据上传和下载。医院端信息接入代理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从医院业务系统(HIS、CIS、LIS、PACS/RIS)采集健康档案需要的数据,上传给区域信息平台,以及从区域信息平台下载健康档案,供医院业务系统调阅。根据医院端实际情况,对院内个业务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
4.5. 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包括集成某某市医保系统、市新农合系统、市民卡系统、村卫生室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含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综合管理系统等,通过采集采集全省、市新农合的管理数据,为监管决策系统提供支持;通过市民一卡通技术,为居民持市民卡到省内市属任何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提供身份唯一性识别。并实现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对接。实现与上一级卫生信息平台、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其他外部系统的对接。
4.6. 应用系统建设(软件功能说明)
构建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交换与协同平台、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各级医院 HIS 系统、行政管理监控平台,各应用系统通过发布和获取服务来对外提供和获取信息,区域卫生信息交换与协同工作平台是系统的核心,居民的“健康卡”号将各项卫生信息连接起来。各应用系统根据索引服务、数据服务、位置定义等预定义信息,在统一的安全认证下,实现服务的注册,各级应用系统可以调用系统预置的业务服务、数据服务实现全程的健康服务,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住院号疾病和健康问题、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医疗服务以及其他卫生服务。平台应用主要有:数据交换及协同工作平台、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系统、医院 HIS 系统、卫生院 HIS 系统、村卫生室管理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行政监管与决策分析系统。
应用模型及应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4.6.1. 数据交换及协同工作平台
4.6.1.1. 系统概述
基于健康挡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应该是在各地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同于 EHR 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由于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采用 SOA 系统架构,可以将业务流程、业务规则以及功能实现、与其他平台接口分别设计成标准化的组件(服务),通过对这些组件(服务)进行重用和组合,即可应对不断变化的公共卫生业务,以及与其他卫生平台的接口。同时通过即插即用的组件适配器,在业务发生变化时只需要加入新的业务组件,同时也能够为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相关接口。
4.6.1.2. 平台构件组成
平台的构成由一系列业务中间件构成,如下表:数据交换与协同平台业务中间件
4.6.2.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4.6.2.1. 系统概述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按照 SAAS 的架构构建的系统,在区域内集中使用一套系统,主要采用 B/S 架构构建的信息系统,社区、乡镇卫生院在一个区域内构建了一个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业务平台,对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只通过分配账号及相应的权限通过客户端通过 VPN 接入业务平台进行工作,本地没有服务器及数据库存储设备和系统。当需要与区域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作为独立个体与区域信息平台进行交互,而是集中通过区域内统一的应用平台与区域信息平台进行交互。一卡通:将居民的医保卡、社保卡、居民身份证有机结合,通过健康档案系统为居民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并为其建立唯一的医疗、健康档案,分配健康档案的唯一标识即健康卡号,为居民发放“电子健康卡”。实现患者通过一个健康卡即可完成社区、医院的诊疗活动,同时向医保管理部门传输相应信息,保证了患者数据唯一性,同时也为健康档案的完善提供了基本保障。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实现“足不出户,疾病康复”的目的。
4.6.2.2. 软件功能
(一)“电子健康卡”管理
1、发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发放“电子健康卡”。
2、档案更新:居民持卡,可以在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更新。
3、挂失:居民卡遗失,通过挂失将原卡作废。
4、补卡:为居民发放新的电子健康卡。
5、调阅:居民或医疗机构通过健康卡,调阅居民的基本信息及个人健康档案。
(二)个人健康档案为居民建立、修改、调阅个人健康档案,个人的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
1、病人个人的基本资料。①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种族、社会经济状况、身份证号码等。②健康行为资料:如吸烟、饮酒、包含习惯、运动、就医行为等。③临床资料:既往史、家族史、生物学基础资料、预防医学资料(免疫接种及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心理评估、行为等资料。
2、健康问题目录。是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所记录的内容系过去曾经影响,现在正在影响或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健康的问题,可以是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诊断、无法解释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以是社会、经济、心理、行为问题(如失业、丧偶、偏离行为等)。健康问题分主要问题和暂时性问题。如果时间不允许,可只列出主要健康问题目录。
3、病情流程表。是某一主要问题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进展情况的摘要,它概括地反映了与该问题有关的一些重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如主诉、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一些特殊检查结果、用药方法、药物副作用、饮食治疗、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心理测验结果等。病情流程表主要应用于患有慢性病和某些特殊疾病的观察和处理记录,并非全部健康问题所必备的,对不同病种的流程表,所记录的项目也可不同。
4、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是 POMR 的核心部分,是病人每次就诊情况的详细记录。S: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患病史、家族史、社会生活史等,尽量按病人的陈述来记录。O:客观资料,记录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体征、实验室检查、X 线诊断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测试结果等。A:对健康问题的评估,是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这种评估不同于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断结果,其内容可以是疾病、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不明原因的症状或主诉。如果该问题是由多个症状、不适或相关检查资料的综合而得到的,则可能会因症状或不适的消失而不能作出最后的生物学诊断。P:对问题的处理计划,是针对每一问题提出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
5、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针对个体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危险因素而设计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健康检查项目。周期性健康检查计划主要由个体机会性就诊或医生家访时制订。
6、转会诊和住院记录。家庭医疗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各种必要的医疗和社会资源为病人服务。转诊正是家庭医生与其同行交流、利用其他医疗资源的途径之一。病人转诊的去向可以是其他基层医生、专科医生、护士、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由家庭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全科医疗中的转诊记录是双向的。
7、预防性记录 。全科医疗中的预防医学服务项目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筛查等,以早期发现病患及危险因素,加以干预为目的。其中,周期性健康检查在国外基层医疗中是体现预防服务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目前只有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及部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项目是规范的,其他服务内容还未达到统一。全科医生可以根据本社区病人的具体情况,尝试设置适合于本社区居民需求的预防医学服务项目。
8、慢性病病人随防记录。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随访记录填写在专门设计的表格内,按时间顺序记录患者有关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合并症和用药情况,转诊的目的科室和处理情况,健康教育指导与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效果评价。
9、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内容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而定。也可以设计成表格,对检查结果随时填写,以免档案太厚。(三)家庭健康档案主要对家庭档案的建立、更新,主要内容包括: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
(四)健康档案调阅为终端用户提供的基于 web 的访问个人电子健康记录的应用程序,在该环境下被授权的卫生专业人员或居民可以方便地访问健康档案中保存的相关数据。健康档案信息由临床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康复信息等组成,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卫生领域的调阅展示服务。
4.6.3. 公共卫生服务平台
4.6.3.1. 系统概述
公共卫生服务平台是作为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业务系统。系统的业务范围是按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实现九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规划。系统实现的主要业务包括:健康档案、机构信息、慢病管理、体检管理、保健管理、康复理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管理等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业务。
4.6.3.2. 软件功能
4.6.4. 医院HIS系统
4.6.4.1. 系统概述
医院 HIS 系统软件的总目标是通过院部局域网络的建立达到所有科室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以实现医院信息的全电子无纸化和无胶片化管理。
(1) 实现以经济信息为主线,即财务管理和由此派生的行政管理。门急诊病人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管理、药品二级库管理、专科门诊管理和急救中心管理),住院病人管理(住院入出转管理、病区管理、中心药房管理),药品管理系统(药房和药库进销存管理)。
(2) 全面实现医院经济信息管理。通过物资材料管理系统、财务票据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系统全面实现医疗信息管理。
(3) 实现以行政管理支持信息为主线的管理。通过院长查询、医务统计系统、人事统计管理系统、医生出诊管理等系统对医院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4) 实现全电子病历和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LIS 系统等系统对医院信息为主线,全面实现全电子病历和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
4.6.4.2. 软件功能
4.6.5. 卫生院HIS系统
4.6.5.1. 系统概述
卫生院 HIS 系统软件的总目标是通过院部局域网络的建立达到所有科室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基本实现医院信息的全电子无纸化和无胶片化管理。
(1) 实现以经济信息为主线,即财务管理和由此派生的行政管理。门急诊病人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管理、药品二级库管理、专科门诊管理和急救中心管理),住院病人管理(住院入出转管理、病区管理、中心药房管理),药品管理系统(药房和药库进销存管理)。
(2) 全面实现医院经济信息管理。通过物资材料管理系统、财务票据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系统全面实现医疗信息管理。
(3) 实现以行政管理支持信息为主线的管理。通过院长查询、医务统计系统、人事统计管理系统、医生出诊管理等系统对医院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4) 实现全电子病历和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等系统对医院信息为主线,全面实现全电子病历和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
4.6.5.2. 软件功能
4.6.6.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
4.6.6.1. 系统概述
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工作的六位一体信息化,极大的简化了社区医生繁重的档案管理,使社区的健康档案的管理更加准确、专业、全面,能够明显地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关注居民健康,塑造一流社区。实现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全部关联,在慢病、儿保、妇保、老年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中都可选择人员录入。丰富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可以输出面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局等多个方面的各种统计分析报告,从而方便上级领导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
4.6.6.2. 软件功能
4.6.7. 业务协同
业务协同包括转诊转检系统、临床辅助诊疗系统。
4.6.7.1. 转诊转检系统
医院向区域平台注册转诊/转检服务后,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患者在注册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验、转检查以及委托读片等业务;还可以实现患者在已注册医疗机构和已注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进行双向转诊业务。从医院的角度,双向转诊/转检包括转入、转出服务。转诊/转检系统包括下列功能:
1、支持基于区域平台的转诊事物管理和诊疗文档流转。
2、转诊事务管理。 3、支持灵活的审批程序,支持自动/半自动基于审批规则的审批。
4、转诊病人(位置)跟踪。
5、支持转诊病历交换,支持标准转诊通讯协议。
6、支持跨区域平台之间的转诊事物管理和诊疗文档流转。
4.6.7.2. 临床辅助诊疗系统
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包括重复用药提醒、重复检验检查提醒、治疗安全警示等功能。医院可以调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的重复治疗提醒系统,帮助医生控制重复检验、重复检查,以及重复用药。重复治疗提醒系统根据检验检查项目的有效期特征,处方及用药要求,抽取患者健康档案中已采集信息的项目组套,在区域范围联网医院的各医生工作站前端对疑似重复检验、检查、用药的医嘱予以提示。重复治疗提醒系统的功能包括: l 检验检查信息的采集医院端,借助区域信息平台,从联网的各家医院采集患者的每次诊疗的检验检查记录。 l 重复检验检查提示医院端,通过嵌入在医生工作站的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模块,过滤医生开立的每一条检验检查医嘱,进行时间比对计算,发现重复检验检查,在系统界面上及时提示。 l 检验检查知识库字典维护区域平台端。提供维护工具,对过检验检查知识库进行字典维护,维护的内容包括:检验检查项目名称、项目(统一)代码、有效时限等信息。
l 患者检验检查表推送在患者挂号或者办理入院时,通过就诊医院的信息共享代理向区域信息平台发送该患者的主索引编码和就诊医院的医院代码,区域信息平台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主索引编码,快速检索到该患者的检验检查表,并推送指定医院(以院代码为标识)的信息共享代理上,供医院端的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模块调用。
l 查询医院端的授权用户通过信息共享代理,远程查询区域信息平台上的检验检查知识库。辅助医疗服务用于支撑医院端的重复用药警示、安全治疗警示,以及药物过敏警示功能,主要面向医疗终端用户,即使用医生工作站的医生。
4.6.8. 行政监管与决策分析系统
本系统的目标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应用。系统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集所需的真实、完整、动态的数据资源,并建立区域医疗行为数据库、预案库和决策支持数据仓库,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分析从医院端采集的医疗行为数据,建立区域医疗行为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必要时可以有效干预,并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考虑到医疗卫生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结合当前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利用不尽合理的现状,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手段,在鄂尔多斯市的区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区域卫生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领域在业务量、服务质量、经济运行、卫生资源(从业人员、床位、药品、器械、设备等)等方面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和使用区域卫生管理系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的各项管理数据进行统计、比对和业务关联分析,帮助鄂尔多斯市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及时、准确地获取各项医疗卫生业务开展的数据,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提高鄂尔多斯地区卫生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6.8.1. 区域健康数据分析系统
区域健康数据分析主要通过对区域居民健康档案、病历、诊疗记录等数据的挖掘,根据医疗卫生相关标准,得出的基于区域全员人口的健康趋势分析、某种疾病趋势分析、得病概率趋势分析等,为鄂尔多斯市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康。
4.6.8.2. 医疗业务量管理系统
基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应用技术,采集和统计各家医院日常医疗业务开展的业务量数据,并结合实际的业务管理需要,通过对数据的二次处理,建立统计、分析比较、展现、预警等应用,以考量和评估医院业务工作的负荷程度、工作效率的高低以及各区域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压力等,辅助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医疗资源的分布,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得到合理、充分地使用。
4.6.8.3.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医疗卫生业务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医患关系,严重的还涉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平台的建立,竟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4.6.8.4. 医疗资源管理系统
医疗卫生资源有着特殊的社会性,尤其是在当前医疗卫生资源整体短缺、分布不均、利用不尽合理,医患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考虑在鄂尔多斯市范围内,建立以医疗资源为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区域性综合管理,包括: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分布和高效使用,以提高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改善医疗环境。
4.6.8.5. 经济运行管理系统
在鄂尔多斯市建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系统,通过对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数据的采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各家机构的经济效益、资产运营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了解机构的经济管理状况,辅助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机构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人均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长率、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收益率等。
4.6.8.6. 临床业务数据挖掘系统
临床业务数据挖掘是区域综合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于医疗卫生业务用于多角度、多层次地、较为深入的统计分析,包括:疾病谱分析、疾病分布比例分析、手术分析、检验检查分析以及治疗结果分析。
4.6.8.7. 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绩效考核系统主要以满足卫生局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考核为主要目标。系统可根据工作绩效考核管理规定,配置相应的绩效考核模型,从工作量统计、核算维度、核算权重三方面计算工作绩效,并根据工作绩效结果提供绩效费用的参考数据。同时利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支撑作用,实现对工作量统计和绩效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展示,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依据。对医疗服务人员的考核:绩效考核系统针对各业务条线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工作时间(数量)、工作质量、群众(居民)满意度三者结合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考核要求和工作力度。对医疗机构的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系统,卫生局可按照每年下达的综合目标管理要求,结合项目经费的使用效果和经费使用的绩效审计结果,定期考核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五、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全市居民健康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数据交换中心,数据共享中心,通过统一规划和制订数据交换与共享的标准规范,规划共享数据库结构,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卫生主管部门、卫生服务部门、疾控部门等数据资源的互通互联,整合数据资源,提高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5.1. 数据中心功能
数据中心既是居民健康档案相关信息的一个相关业务的专业数据库,同时又是全市的居民健康信息的数据中心,所以它既要支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业务,同时又要解决各医疗机构的数据库互联、数据分布、数据交换与共享等一系列问题,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提供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统一的数据安全服务。数据中心提供包括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在内的各种数据服务,并负责制订数据标准,指导各机构遵循统一的标准与共享数据标准,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服务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不仅有助各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保持共享数据的一致性,而且有助于对数据的监管和挖掘提供领导决策。
5.2. 数据的构成与分布
“平台”业务部门包括市卫生局,各医院,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各区卫生局及区直属医疗机构等。各卫生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交错,构成了一个三横四纵的医疗卫生业务网络体系。三横指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卫生行政三个层次,四纵指疾病控制(CDC),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行政管理三条业务主线。他们之间相互交叉,各机构既有与上级单位的数据上传与下载,又有与同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和传输,由此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图。
中心数据库是业务信息的数据存放、交换、管理和处理的集散地,为业务前台管理,如信息查询、信息交换等提供支持。同时,对资源数据库进行“扫描”,可以获得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是宏观决策系统重要的数据来源,在宏观决策系统数据流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数据交换通过 XML,并且进行加密压缩,以达到节约网络资源、跨平台、高扩展性的要求。各子系统的共享数据部分,上传到数据中心以提供共享服务;交换信息部分,储存在各内部系统的数据库中,以提供自身的数据交换服务,以及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外的其他内部系统进行数据的交换服务。数据存储和交换,是通过各子系统内部的数据库提供服务的,主要负责日常业务处理和数据交互,为各子系统的数据中心提供原始的数据,以便加工处理和上报。其中人口数据库用于保存系统所管理的所有人的信息,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并建有相对独立的业务数据库。业务运行时所需人口信息均从人口数据库中获取。
5.3. 业务主题分类
将业务数据分成数据元标准数据、人口基本信息、就诊信息、出生信息、死亡信息、疾病数据、医院数据、妇幼保健数据、疾病控制数据、免疫数据、应急指挥数据等业务主题。
5.4. 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选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 Oracle10g。
Oracle 的关系数据库是世界第一个支持 SQL 语言的数据库,Oracle10g 是业界第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的新一代 Internet 基础架构,Oracle10g 电子商务平台实际上是指 Oracle 数据库 10g、Oracle 应用服务器 10g 和 Oracle 开发工具套件 10g的完整集成。
Oracle 数据库 10g 是第一套具有无限可伸缩性与高可用性,并可在集群环境中运行商业软件的互联网数据库,具有 400 多个领先的数据库功能,在集群技术、高可用性、商业智能、安全性、系统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作为甲骨文公司长达十年的软件技术研发成果,真正应用集群技术(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能够提供近乎无限的扩充能力与整体可用性,为用户带来透明的、高速增长的集群功能。
Oracle 应用服务器 10g 是 J2EE 认证的、最轻、最快、最具伸缩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了企业门户软件、无线支持、高速缓存、轻量级 J2EE 引擎、商务智能、快速应用开发、应用与业务集成、Web 服务等多种应用开发功能,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应用开发和部署环境。使用了 Oracle 应用服务器 10g 的用户可以通过升级软件来取代升级硬件,大大的节省了基础设施的成本花费。
Oracle 开发工具套件 10g 是一套完整的集成开发工具,可用于快速开发使用 Java 和 XML 语言的互联网应用和 Web 服务,支持任何语言、任何操作系统、任何开发风格、开发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以及所有最新的互联网标准。
5.5. 数据交换与协同模型
5.5.1. 指导思想和原则
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体系应该符合如下的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也不断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数据,这个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元素,却在以很快的速度杂乱无章地堆积、重复、参与统计分析、报废等等,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信息系统数据都无法高效地、准确地、统一地被再利用。例如,仅仅在公共卫生系统中,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个人信息,就不知道在各种公共卫生行业的计算机系统中被重复了多少遍,医院、卫生防疫站、社区保健站、妇幼保健站等等机构中,这种重复现象的出现,也招致了许多相应的解决方案的产生。要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做好信息的标准化和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
两类基础信息、及主要流程
“平台”系统设计思想的基础数据元,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基本信息数据和以围绕基金、预算、支付为主的资金信息数据,同时,这两种基本信息元数据的产生、管理、交换、再利用、统计、分析的各种流程成为了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运行主线,也是数据和流程设计的主要关键点。
联合共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由于在系统建设之前,市卫生局以及其下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立了分别的信息处理系统,而且绝大多数系统都在正常地运行,操作人员也已经熟悉了这些工作环境,因此,应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
先进性、开放性、保密性达到平衡如果盲目追求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势必造成系统的造价上升,同时,如果还存在对新技术和新概念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的话,还有可能造成采用了错误的处理流程,使得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效率很差,对于将来的扩展升级非常复杂。因此,在达到先进性要求的过程中,务必采用比较成熟、掌握得比较充分的技术,用理解的比较深刻的概念来构造系统的先进性,以方面整个卫生信息系统系统的核心数据要求:共享和标准交换,这个原则同样适合于开放性和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
5.5.2. 目标和要求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特点是数据的分布面广、类型繁杂、数据的性质和作用多种多样,再利用的要求各不一样,共享和交换机制复杂、对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高等等,因此,在宏观上加以统一规划,制定标准格式,和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为了:
保证数据的高度统一性和完整性在目前的各相关子系统中,已经有很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软件在正常运作了,然而,各子系统中的数据以各种自定义的形式存在,这就造成了标准上面的混乱,不能够确定哪一个系统中的数据可以作为权威数据,以哪一个系统中的数据作为标准,才能够被其他的系统接受和再利用。所以,最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中,各种数据应该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一种具体的数据,最好的方式是只有一个唯一的来源,所有子系统在需要这种数据的时候,都到这一个权威来源去获得共享。数据的完整性表现在各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分别维护各自的专业数据,使这些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相互之间提供共享和数据交换,既不重复又不缺乏,达到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这两个数据的基本要求。
保证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顺利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一个公共的信息高速公路,自身的各种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以下的各种应用系统,日常的对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需要量非常大,网络中数据的流量和压力也可想而知,因此,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内部的数据储存,共享、交换、分布,备份等设计中需要将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效率考虑在内,做到这些数据既容易被管理,又容易被高效地再利用。
保证日常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各个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的日常工作的数据量是巨大的,也是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对数据的操作,有直接输入的,也有从广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信息网公共信息部分获得的,又有通过数据交换进行的互操作的数据,这就要求各种应用的可操作性不应该停留在一个非业务要求的水平上,在很多工作繁忙的应用中,可操作性还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操作。
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始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在获得安全保障的手段方面,有多种叠加的措施,比如,防病毒措施、防止非法进入系统的措施、软件系统的自制访问权限体系、硬件加密措施、以及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签名认证机构等等,多种安全管制的措施综合利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开放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保证数据对将来环境的良好适应性通常意义上的数据资源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扩展性,需要软件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对数据结构、数据约束、数据字段增减、数据性质改变等等所作的空间冗余准备,以及相对应的算法的适应性。
5.5.3. 与市数据中心的数据交互
对于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交换的方式,应该符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访问和交换规范,使用市数据中心的转发接收机制和交换文件系统格式。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和市数据中心的交互,通过市数据中心的通用协议进行,数据分为两部分,交互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共享数据部分,应该做到能够同步实时进行交互,对于业务数据,只需要做到非实时的异步的交互,同时保证做到同步和异步交互的可控性。共享数据部分包括一些个人基本信息,行业基本信息等,共享数据的获取,是通过访问市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库来完成的,这个访问过程,遵循市数据中心的访问规则,和符合访问的安全审核。要做到访问同步共享数据,使用市数据中心的代理服务器,通过发出请求、数字签名、转发、接收等等步骤。业务的交换数据,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交换数据,遵循盟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前置机发送接收机制,通过使用符合交换协议的 XML 文档格式,通过前置机的加密解密、压缩解压、发送接收功能,完成业务数据的交换。
与市数据中心数据交互示意图
5.5.4. 内部业务部门的协调
公共卫生信息数据中心还应该具备管理功能,包括内部各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网络以及应用监视管理、错误处理、日志管理等。其中,用户管理,可以从数据中心角度,实施用户的定义、用户的范围、用户的性质、用户的各种权限设置、用户的分组等等。用户的权限管理,可以采用集中式的权限验证管理措施,也就是说,用户访问内部系统的开始,必须到数据中心去获得相应的权限认证,得到这个权限以后,子系统内部的业务系统再开放操作,如果通不过数据中心的权限认证,即中止用户的进一步访问请求。网络以及应用监视管理,需要在计算机网络和各个业务系统的应用中,建立内部的消息收发机制,数据中心的监视服务器,通过接收消息和分析消息体的携带信息,就可以得到整体子系统运行的实时现状,另一个方面,公共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的监视系统,也可以向各内部业务系统发送管理消息,以达到控制内部业务和协调各内部系统之间的交互的目的。错误处理系统是每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必不可少的机制,数据中心的错误处理系统,可以统一处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各内部系统业务中的错误,从容易发生错误处的陷阱、引发错误消息、内部系统自行处理错误、数据中心记录错误、以及定期的数据中心的错误记录分析和统计等等。日志系统的建立,往往会被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商忽略,原因是这部分内容不涉及到具体的专业业务,但是,日志机制却是发挥监督维护功能的基础,有利于数据中心对整个子系统运行质量的评估,有利于系统维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隐含的错误,有利于对软硬件运行性能、效率的评估,有利于将来对整个系统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套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内部业务系统机制的形成,需要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子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过程中,使用数据中心定义或者制作的统一的头文件、类定义文件或者控件或者组件,所有的管理机制都使用这些规范提供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做到高度统一,这才有利于对整个内部业务系统的监督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
5.5.5. 总体数据交换
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目的和迫切性,是为了解决各行各业的数据不统一,不能相互之间进行服务和交互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带动全社会信息化的全面改进,是全社会信息化走上一个新的战略台阶,发挥真正全社会信息化的优势和效能。作为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平台,数据中心将以高效完成各种数据的交换作为建设目标,使之成为一个符合要求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支撑平台。
六、主要技术路线
在技术实现上,系统基于J2EE技术框架、XML技术、Web Services技术进行建设,采用应用构件和可复用技术,面向系统整体需求,分析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如用户、数据、表现、权限等,针对各要素开发系列可自我管理、自我扩展的管理构件平台,并最终形成可集成、可搭建、可维护、可扩展、高安全、高性能、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
架构的设计广泛采用了国际、国家标准和不依赖于某个厂家的事实上的商业标准,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充性。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是在逻辑层面上,所以不依赖于特定的系统平台、软件架构,本方案的软件架构,它是在物理层面上的具体实现,依赖于所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等物理环境。下图给出了整个系统的逻辑视图,表现了系统所要求的主要基本功能。
1)支持基于Web的数据录入和管理:为授权的用户提供安全的、可靠的基于Web的数据录入方式。
2)接收、路由和转发消息:要求可以动态的接收、解析消息,可以转发消息到接收端。
3)通过建立先进和全面的应用数据整合平台,从而保证来自于不同系统的现有数据和消息可以被整合到统一的数据库。
4)提供数据输入、输出、转发和消息队列,从而保证在不同系统间的XML数据的双向传递。
5)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数据的验证、数据处理、工作流、业务逻辑的实现等功能都要基于目前先进的软件技术,从而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6.1. 基于 SOA 架构进行系统资源集成
SOA 就是一种体系架构,它描述了一种 IT 基础设施,使得不同的业务服务可以相互交换数据,参与业务流程:在数据交换业务、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与医院 his 的交互中,通过灵活的互相协作方式来完成具体的业务操作。这些业务服务独立于编程语言,独立于实现方法,独立于运行环境。
按 SOA 方法构建应用系统,可获得技术、业务层面的不同优势。在技术层面带来的好处有:开发过程更有效,缩短开发周期;更利于重用;简化维护;增量采纳,在统一的规划下,系统可以通过试点后分步骤建立;流畅的演进,可以逐步改进业务目标。
在业务层面带来的好处有:增强业务机动性,有更好敏捷性;更好的配合业务,可以优化业务框架;改善客户满意度;提高现有 IT 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降低集成成本,节省费用;降低对厂商的依赖和降低转换成本,获得技术的独立性。
6.2. AOP 编程思想
AOP 是面向方面编程,是 OOP 的延续,是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的缩写,意思是面向切面编程。可以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给程序动态统一添加功能的一种技术。AOP 实际是 GoF 设计模式的延续,设计模式孜孜不倦追求的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解耦,AOP 可以说也是这种目标的一种实现。6.3. J2EE 技术
本项目利用J2EE技术搭建系统。J2EE即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是主流的技术体系,J2EE已成为一个工业标准,围绕着J2EE有众多的厂家和产品,其中不乏优秀的软件产品,合理集成以J2EE为标准的软件产品构建市级平台,可以得到较好的稳定性、高可靠性和扩展性。J2EE技术的基础是JAVA语言,JAVA语言的与平台无关性,保证了基于J2EE 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和支撑环境可以跨平台运行。
基于J2EE技术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主要是用来支持开发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的支撑平台,这一类的产品包括IBM Websphere,BEA WebLogic,SilverStream Sxtend和JBOSS等。
J2EE 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装配及部署企业应用程序,提供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及灵活的事物控制,独立的、基于组件的 J2EE 解决方案不会被束缚到任何一个厂商的产品和 API 上。
6.4. XML 技术
XML 技术是本系统设计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主要应用在系统内部或不同系统间数据数据交换和协同。
XML 是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的缩写,是 W3C
组织于 1998 年 2 月发布的一种标记语言标准,其目的和作用是提供一种国际统一的规范,进行 Intenet 上各种信息数据的统一表示和交换。XML 解决了在不同平台/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模式的差异,使得数据层在 XML 技术的支持下得到统一。在国际互联网上,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交换,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公共卫生、远程教育、电子金融等领域中。这些被交换的数据,都被要求对数据的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说明,用XML标记语言处理这类工作最为合适。因此在互联网世界XML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元标记语言,定义各种领域相关的标记语言标准;二是作为标准交换语言,担负起描述交换数据的作用。
当开发者使用了XML来描述他们的数据,他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在相同的或是不同的系统中对这些数据进行互操作。例如,一位开发者可以使用来自另一个系统的数据,只要那些数据是用XML描述的,因此开发者在考虑软件的互操作性时就不必担心诸如平台、操作系统、语言、或是数据存储等各方面的不同了。
6.5. WebService技术
本系统利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本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提供功能描述和功能共享,为整个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整合集成和信息交换处理提供实现基础。
Web Service是一种新型的软件应用,能够通过XML消息及Internet协议完成与其他软件应用的直接交互。Web Service的目的和作用是提供一种国际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进行 Internet 上各种软件应用的统一功能描述和功能共享,为功能整合集成和信息交换处理提供实现基础。XML 提供了在不同平台/系统之间的数据层集成能力,Web Service 提供了一种在不同平台/系统之间在软件应用层进行功能自动整合集成和自动化处理所需要的技术架构。
Web服务技术建立在XML技术的基础上,其功能接口及调用形式可以通过XML 标准定义、描述和检索,Web服务的体系架构与Web应用的N层架构是类似的,不同点在于最上层的面向浏览器的WebServer被面向程序(WebServiceClient) 的Web服务所取代。而使用Web服务的程序可以是桌面应用程序,同样也可以是另一个Web服务。构筑Web服务的Web服务技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有XML Schema、SOAP、WSDL和UDDI,它们都是完全基于XML技术的。其中XMLSchema为在不同系统(Web服务)之间交换数据而提供了一个核心的跨平台数据建模工具;SOAP 为在不同系统之间实施平台无关的信息交互定义了一套基本的元规则和跨平台消息机制,SOAP是Web服务体系中服务交互的基础架构;WSDL则是Web服务接口界面的跨平台描述工具,依靠WSDL,Web服务的交互过程就能被系统自动处理;UDDI则是解决动态服务集成问题的一种尝试,实现基于Web的信息与服务自动注册、查找和访问。Web Service技术使得底层平台对应用交互透明,应用的互操作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而成为新一代Internet软件技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Web服务是一种部署在Web上的对象/组件,它具备以下特征:
1) 完好的封装性,Web 服务作为是一种部署在 Web 上的对象,具备对象的良好封装性,对于使用者而言,能且仅能查找、定位和使用该服务提供的功能列表及功能实现。
2) 松散耦合这一特征源于对象/组件技术,当一个 Web 服务的实现发生变更的时候,调用者是不会感到这一点的,对于调用者来说,只要 Web 服务的调用接口不变, Web 服务实现的任何变更对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甚至是当 Web 服务的实现平台从 J2EE 迁移到了.NET 或者是相反的迁移流程,用户都可以对此一无所知。对于松散耦合而言,尤其是在 Internet 环境下的 Web 服务而言,需要有一种适合Internet 环境的消息交换协议,而 XML/SOAP 是目前最为适合的消息交换协议。
3) 使用协议的规范性首先,作为 Web 服务,对象界面所提供的功能应当使用标准的描述语言来描述(如 WSDL);其次,由标准描述语言描述的服务界面应当是能够被发现的,因此这一描述文档需要被存储在私有的或公共的注册库里面;使用标准描述语言描述的协议规范将不仅仅是服务界面,它将被延伸到 Web 服务的聚合、跨 Web 服务的事务、工作流等,而这些又都需要服务质量(QoS)机制的保障;最后,因为安全机制对于松散耦合的对象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需要对诸如授权认证、数据完整性(比如签名机制)、消息源认证以及事务的不可否认性等运用规范的方法来描述、传输和交换。
4) 标准协议规范的开放性作为 Web 服务,需要使用开放的标准协议进行描述、传输和交换,这些标准协议具有完全免费的规范,以便由任意方进行实现。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规范将最终有 W3C 或 OASIS 作为最终版本的发布方和维护方。
5) 高度的可集成性由于 Web 服务采取简单的、易理解的标准 Web Service 协议作为组件界面描述和协同描述规范,屏蔽了不同软件平台的差异,无论是 CORBA、DCOM 还是 EJB 都可以通过这一种标准的协议进行互操作,实现了在当前环境下最高的可集成性。
6.6. 智能 ic 卡技术
智能IC卡是一种内部具有存贮和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卡,在响应外部激励时,其本身能够建立或修改数据,他由微处理器、数据库、读卡器、密钥卡、操作卡、输入输出接口单元组成,IC卡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很高安全特性的单片机,它的操作系统为COS(CardOperationSystem),具有发行、管理、传递、维护、设置等功能。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接触式通过与卡的读写设置的触点连接,形成电的直接联系,进行数据的读写,达到信息传递与存储的目的,而非接触式无须与卡的读写设备接触,二者之间不产生电的直接联系,从而通过一些非接触式如微波,红外光,及磁场等读写技术建立联系,进行数据读写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存储,由于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没有接触点,因而具有无磨损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一般IC卡应用时是采用非接触式。
6.7. VPN 技术
本系统采用VPN技术实现远程网络管理。软件VPN支持多种Internet接入方式,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支持各种网络应用,支持TCP、UDP、NetBios等网络应用协议,能够支持各种网络服务, 为组建专网提供了技术保证。
6.8. 数据加密技术
本系统中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利用它们可以显著改善系统架构的安全性,采取三种安全级别:
1) 传输层:SSL/HTTPS-对连接进行加密。
2) 消息层:数据加密(XML Encryption) /数字签名(XML-DSIG) 。
3) 基础设施层:运用应用服务器的安全机制。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